“新中国人权70年:道路、实践与理论”研讨会进入第四专题,本专题的主题为“新中国人权70 年:外交表达与中国话语”,由复旦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002cc白菜资讯陆志安副教授作为本专题主持人。本专题共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为“中国特色人权外交及国际人权话语权提升”,共有4位发言人。
外交部国际司一秘李怡作“深入参与全球人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言。李怡介绍了六个有关国际人权交流合作的方面:第一,拓宽了人权保障的路径。第二,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第三,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形象。第四,认真履行国际人权义务。第五,广泛开展人权交流合作。第六,大力提升人权话语权。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罗艳华作了题为“新中国70 年:参与国际人权事务的历程及对国际人权事业的贡献”的发言。罗艳华教授将中国参与国际人权事务的实践区分为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之后两个阶段。罗艳华教授认为中国为国际人权体系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中国对创设国际人权规则与机制的贡献;中国所倡导的理念被纳入国际人权话语体系;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在人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搭建高端平台。
新华社总编室副主任倪四义作了题为“中国人权话语权的提升与实现”的发言。倪四义副主任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人权话语权的提升与实现的原因。提出了在建构中国人权话语体系过程中,要讲好中国人权发展故事,做好对外人权舆论斗争,发挥全媒报道组合拳优势,提升人权宣传工作的思想引领。
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常健作了题为“中国人权倡导的世界影响力研究”的发言。常健教授介绍了中国人权倡导对国际社会产生影响的资料,总结了引发国际社会关注和共鸣的、中国在国际人权领域倡导的理念的八个方面,概括了各国接受这些人权理念与观点不同程度的四类情况,并且根据国别,对中国人权倡导的接受和反对主体进行了类型化分析。
新中国人权70年:道路、实践与理论研讨会
2019年5月9日